读《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

软件从业人员可不能仅仅以提高自己编码和算法能力作为唯一目标,理应永远寻求每一个机会来拓展自己视野,探索未知事物,保持对知识的渴求永远不会熄灭。

《软技能》作者总结提炼自身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从职业篇、自我营销篇、学习篇、生产力篇、理财篇、健身篇、精神篇等七篇,概括了软件从业人员所需的“软技能”。

第一篇 职业

  • 1.1 职业观

工作是属于公司的,职业生涯却是属于你自己的。

这和我的观念是一致的。工作是让你填饱肚子,养家的经济来源。工作之余你完全有必要投入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上来。因为可能出现你现在的职业并不是你最想做的,你现在的研究方向也不是你最感兴趣的,但出于对公司的负责,对老板和团队的负责,你也应当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力做到出色。作为学生,在完成好任务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发掘自己最感兴趣或最擅长的点。

  • 1.2 破解面试之道!

通过面试最快捷的方式是让你未来的同事提前知晓你的存在,对你怀有好感。达成该目标的方法有很多:通过阅读并评论目标公司开发人员的博客;开发有一定意义或不错idea的Github项目。这些“混脸熟”大多数都可以在面试之前就完成。总而言之,突破常规,想尽办法与公司内部人员建立联系。别忘了实践,即便你现在不需要找工作,为了获得面试经验,你也要去参见些面试。练习得越多,真正的面试时也就越游刃有余。

  • 1.3 你是哪类软件开发人员

学会在一个专业方向上拥有所长。专业化后产生新的规则:专业化程度越深,潜在的工作和就业机会越少,但获得这些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大。想象一下Java工程师职位虽然很多,同时面临着更多的分母竞争。

学富五车,或者灵活变通并同时仍有所专长让自己卓尔不群。如果你非要二选一,那先从专业化开始,再拓展分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理应当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 1.4 工作中的效率

工作时,我们千万不能过分相信自己可以不受外界干扰或者能够智慧地管理时间。我们需要提前做好计划,确保每天完成了相应的计划,否则会屡屡经受不住诱惑,恶性循环。

如果可以的话,当你工作激情不再的时候,培养一些常规,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到你。比如某个时间段是你的工作时间,你就应当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是常规要做的事。事实证明,一旦我们专心致志地工作一段时间(通常5分钟),我们心就会安静下来,之后沉浸其中,也有动力继续。这称作“冲量效应”。每当你遇到很难解决的难题,试着将难题切分成子任务或子问题,立即投入到子问题中,让“迅速开始”成为一种习惯,慢慢地心就不在浮躁,能安安静静看5分钟,就会越来越沉浸其中,直到疲劳,暂停休息一下。

要进入专注模式,必须要克服将自己思绪集中于单一任务时的那种痛感。除非你完全享受完成这项任务,否则这种痛感一开始很强烈。你要意识到这种痛苦和不适只是暂时的,不会持续很久。起初这种专注是被迫的,但是随着冲量建立,推动你进入专注状态,你的目标是熬过前5 ~ 10分钟。如果能撑过19分钟,你就有足够的冲量继续。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是轻微的分心也不大可能打破你的专注。

在开始一项任务前,确保你已经做好一切让自己免受干扰的措施,不管内部干扰还是外部干扰。如果你想要看到成果,你就必须学会坐下来,做好自己不想做的工作,并且要坚持不懈。科研是个枯燥的过程,学会安静平淡去对待实验的失败,从中汲取知识和教训,坚持不懈,钻进去乐在其中,一定会有所突破!

一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保持专注需要极大的奉献精神和意志力。

第二篇 自我营销

博客是自我营销的有力手段。如何提升自己博客的访问量呢?

推荐的第一个策略就是开始评论其他人的博客,找到撰写类似主题博客,写在有意义的评论,只要有机会就链接到自己的博客上。

第三篇 学习

  • 3.1 如何阅读书籍和自主学习

我觉得学习知识最好方式就是立即将其用于实践,即使你还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关于某个主题你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能够操作,你就可以发挥自己心灵深处强大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当我们能够在一件事情上尽情发挥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更倾向于吸收更多的信息,思考更有意义的问题。实践和玩耍时一项强大的学习机制。

那读技术类书举例。在你阅读某个主题书之前,大致浏览之后就开始实践吧。不用担心自己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乐在其中,你就会发现随着自己的实验和探索,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现了问题。一旦你已经实践过,并积累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立刻回到书中。当你回去重读这些参考资料时,你有强烈的冲动去消化其中的内容。因为你已经积攒了很多想要找到答案的问题,你对哪些内容更重要早已了然于胸。

在我读大学,尤其是大三,那时候阅读书籍,遵循“从封面到封底”仔细阅读专著的途径。只有通读全书后,我才会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种方法效率很低,确实能学到东西,我还得经常回顾书的内容,来弥补自己在该学科方面存在的知识短板。

我发现,为了能够掌握一门技术,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三个要点:

  • 如何开始: 要想开始自己所学的,我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 学科范围:我现在学的东西有多宏大?我应该怎么做?在开始阶段,我不需要了解每个细节,但是如果我能对该学科的轮廓有大致了解,那么将来我就能发现更多细节。
  • 基础知识:不止在开始阶段,要想使用一项特定的技术,我需要了解基本的用户案例和最常见问题,也需要知道自己学的哪20%就能满足80%的日常应用。

如果我想提前掌握所有知识,那只是在浪费时间,因为真正重要的内容会湮没在那些细枝末节中。这种新的方法让我关注重点。当我确实需要了解更多细节时,我可以利用参考资料来弥补不足。

  • 3.2 十步学习法体系

十步学习法的基本思想是:

首先,要对自己要学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足矣。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勾勒出学习的范围,即需要学习那些内容,以及学成之后又会获得什么。依靠这些知识,你可以找出各种资源(书、博客、教学视频)来帮助学习。最后,你可以创建自己的学习计划,列出要去学习哪些相关课程,筛选学习材料,只保留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优质内容。

一旦完成上面的准备工作,你对自己要学什么和怎样学都了然于胸,你就可以把控自己学习计划中的每个关键点,然后通过“学习-实践-掌握-教授”的重复过程,获得深刻理解,向着目标前进。

具体来说:

  • 第一步:了解全局。未知之未知,即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哪些东西。所以第一步你要对所学内容有全局了解,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什么,不知道哪些内容,找出最好的学习方式。这一步需要事先做好基础性研究,通过浏览先关主题的文章和博客,对这个主题的全局以及现有子主题有清晰的认识。
  • 第二步:确定范围。在对自己学习主题及其全局有一个大致了解的基础上,下一步集中精力去明确自己到底要学什么。你的学习范围或任务务必大小适当,既能符合你的学习理由,又能符合你的时间限制。
  • 第三步:定义目标。请确保你能借此在学习结束后评估自己是否达成了目标。好的成功标准也能让你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 第四步:寻找资源。找到尽可能多的与自己所选主题相关的资源。最好方法就是立即打开电脑,开始搜索与自己主题相关的信息。
  • 第五步:创建学习计划。打造自己的学习计划,一个好方法就是观察别人是如何教你感兴趣主题的。可以翻看自己第4步中找来的图书的目录。如果五位不同的作者都把内容分解成相同的模块和顺序,那你就可以遵循这样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 第六步:筛选资源。挑选最有价值的几项来帮你实现自己的目标。很多数据都是冗余的,并非所有资源都适合你的学习计划。
  • 第七步到第十步:学习-实践-掌握-教授的循环往复过程。第七步,开始学习,浅尝辄止。大部分人在学习过程中犯两类错误,一是知道不多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始,行动太快;二是行动之前准备过多,行动太晚。理应当快速学习基础知识,立刻开始操作。记住,你只需要知道基本用法,能够正确玩游戏就够了。
  • 第八步,动手操作,边玩边学。大多数人会试图提前吸收很多信息,然后再付诸行动。这一方法的问题在于,他们读书或者看视频时,并不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他们只是在因循他人设计好的学习路径。现在,你无需提前了解全部内容,你要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亲自操作和亲身体验。然后通过实践和探索进行学习。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大脑自然会去关心对于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当回过头寻找问题答案时,不只是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你记得的东西比你学习的东西要多得多,因为你学到的都是对你很重要的东西。
  • 第九步:全面掌握,学以致用。好奇心是学习特别是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八步通过动手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是时候利用先前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入深入学习,并找到答案了。还是要记住,你没有必要把资料都仔细看一遍,阅读相关部分就好。我们很少有时间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此外,利用第三步定义的成功标准,试着把正在学习的内容和最终目标关联起来,推动自己向着终极目标前进。
  • 第十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将仔细学到的知识交给别人。这是查漏补缺的好方法,切实剖析并理解自己所学知识,将其内化到自己思想,以别人理解的方式精心组织信息。你会发现,有很多你以为自己明白了的知识,其实并没有摸透。于是你将那些以前自己没明白的东西联系起来,简化自己大脑中信息,浓缩并经常复习。

  • 3.3 发现自己的知识短板

我们能发现并消除的知识短板越多,长久看我们就越受益。如果弱点得不到解决,通常会成为你会职业或生活的短板。消除短板的关键是,定位并找出自己的短板?

大多数的知识短板,你只能隐约察觉,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你很难清楚意识到,很容易忽略。识别短板的最佳方式之一是看看自己在哪些工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或一直进行重复性劳动,任何重复性工作多值得彻底查一查。另一种识别方法是维护一份清单,如果遇到不理解的知识,可能不需要马上就学会,但是一定要把它添加到清单中,这样你至少可以找出自己的知识短板。那些清单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列项,就是你急需解决的短板了。

通常,你可以通过“提问题”来填补短板。当你在谈话或讨论中,遇到自己不完全理解的部分,不要掩饰它,通过提问来弄明白。这样节省了你大量研究的时间,相当于一次“走捷径”,何乐而不为?

3.4 计划

每周应当有个周计划,每日应该从周计划中挑出日待办列表。每天保证优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把每天最开始的一两个小时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中,通过有效利用每天最开始的一两小时,一天将会过得越来越轻松,不要把重要的事情都留到下午和晚上。确保自己在开始工作前就确切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项任务的标准又是什么。这样做可以避免因为任务定义不清晰而导致的拖延和时间浪费。

对于那些需要重复去做的任务,需要在计划中设置一个定额:在给定时间段内完成该项任务的频率。一旦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多久做一次,接下来就是作出承诺,意味着不遗余力地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如果你失信一次,那么就会有第二次。定额工作法的本质是以缓慢但稳定的节奏工作,这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其优于快速但缺乏持久和坚持的工作,

每天像机器一样高强度工作不是长久之计,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天,充充电,陪陪家人。

不要想着多任务并行,我们根本没有能力践行多任务并行。任务切换越多,浪费时间越多。理应一次性完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比如批量处理邮件回复等等。

当然你将一项不费脑经的任务和一项一定程度上需要精神专注的任务组合起来,诀窍在于搞清楚哪些任务可以被真正组合起来。

3.5 职业倦怠感

缓慢的成果进展消耗着你的动机,你最终发现自己的动机和兴趣都濒临谷底。这其实是一堵看不见的墙,而且这种倦怠感完全是正常的,我们中大多数人无论如何努力都会发生撞墙现在,失去最初的兴趣和动力。

你的目标就是穿过那道墙,突破平台期!

因为很多人没有穿越那道墙,所以墙的另一侧极为宽阔,人数寥寥,没有太多竞争。成功到达墙另一侧的选手更能获得丰厚的奖品。坚持不懈成为高手却又是漫长单调的过程。如果你能咬紧牙关,穿越那道墙,最终你会发现简单地无视它的存在,你的倦怠感已经不治而愈。经历痛苦就是克服倦怠的秘诀。你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墙(平台期),每穿越一次,将会体验全新的动力、活力。另外,你的竞争者数量会越来越少。痛苦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动机和兴趣终将获得回报!

3.6 常见的时间杀手:电视、社交媒体、新闻网站、不必要的会议、电子游戏等。

3.7 解决大问题

面对大问题时,我们倾向于花更多时间思考问题本身,而不是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人类倾向于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所以面对一项大任务,检查电子邮件或者泡上一杯咖啡看起来就是最容易的路径,于是拖延随之而来。

事实证明,将大任务分解为不计其数的更小的任务,一步一步解决即可。我们必须要学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没有其余更容易的答案。工作最终是要被完成的,所以还不如现在就去做,而不是拖到最后,你必须意识到要想实现目标,发挥自己全部潜力,唯一途径就是自愿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开始工作。毫不犹豫地马上去做!

但做事也应当有效率,多和已经探索过这一领域的人交流,不要害羞,他们会帮助你理解全局和宏观,帮助你更快进入这个领域!

3.8 任何行动都比不采取行动要好,没有什么比不采取行动更致命了

许多人不采取行动的原因就是:恐惧!恐惧出错,把事情搞砸,恐惧后果不可估量或者失败,恐惧改变,恐惧做不一样的事情。我们必须学会克服恐惧,尽管我们即将采取的行动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几乎总是比默认选择不采取行动要好。很多时候,你需要试错好多次,才能找出正确的行动方向。如果你一直停在原地,你就会因为从没见过而不知道需要在哪里左转。只有开始做些事情,你才能预测自己将来要采取的一切行动,评估哪些可能是错的。

第四篇 健身

当你总觉得疲倦,无心工作的时候,或者觉得状态不佳的时候,你可能发现,改变饮食和坚强锻炼可以让你的身心同时获得新活力。

锻炼得越多,在工作中表现得越好。在我体能最好的时候,我的注意力最集中,效率也最高。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脑子出现负面情绪,效率低下,不如去睡一觉!脑子清醒才能保证正能量和乐观的情绪。

PS:哦。深蹲可以锻炼大腿肌肉

第五篇 精神

你的心态和信念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正面的影响,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积极思考不只是外表乐观,而且还对健康有益,能延年益寿;消极则对你产生是实质伤害。

积极的信念让你总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因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你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未来。

冥想并假装自己成功的人更容易体会到正面情绪,而且花时间休息(睡觉保持大脑清醒)后更容易产生积极心态。此外,多做能建立自己信心的事情!

5.1 积极面对失败

缺少持之以恒技能,一切都毫无意义。因为生活中会面对更多麻烦。畏惧失败似乎是大多数人的本能,人都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逃避自己不能胜任或缺乏技能的事情。这是基于保护脆弱自尊的想法。或者我们害怕失败是因为我们太过将失败归咎于个人,我们认为特征领域下的失败是个人价值的流逝。

要实现不畏惧失败,第一步就是真正意识到失败不是终点。学会拥抱、期待、接受并直面失败。去做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大多数伟大的人取得的最大成功与他们所经历的最大失败只有一步之遥。许多人明知道有些事会失败还去尝试,这样做不会让他们真正失败,因为没有真正尝试过才会是失败。所以,真的去尝试,真的去体验失败吧。

终!

Kai Su /
Published under (CC) BY-NC-SA in categories Reading